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舉辦國際前沿學術講座
2025-11-21 21:41:19 來源:中國孔子網 作者:張曉芮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進一步夯實學術本色建設根基,11月21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舉辦國際前沿學術講座,特邀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省委外辦原主任蔡先金教授,以《東方文化:在世界圖景中的歷史定位》為題作專題講座。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承彥出席并為蔡先金頒發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荀子研究中心主任聘書。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黨委委員、副主任劉皓主持活動,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周靜,黨委委員、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黨委書記朱瑞顯,黨委委員、副秘書長姜永偉出席活動。

今年10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荀子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此次荀子研究中心主任聘書的頒發,標志著荀子學術研究在專業化、體系化建設上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深入挖掘荀子思想精髓、推動儒學傳承與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國承彥在交流研討時表示,本次專題講座立足全球文明的宏大視野,深刻梳理了東方文化在世界歷史圖景中的獨特坐標與演進脈絡,立意高遠,意義深刻,不僅為深入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優勢、牢固樹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堅實支撐,更對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的工作實踐帶來重要思想啟迪,為探索以文化涵養中國式現代化,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澎湃精神力量。
國承彥強調,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精髓要義,準確把握“兩個結合”的實踐要求,作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確保文化傳承發展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深刻理解經濟基礎對文化繁榮的決定性作用,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筑牢文化自信的物質根基。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看待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集體主義精神的基礎上,科學吸收借鑒西方文化中激發個體活力的有益成分,實現集體優勢與個體積極性的有機結合。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為文化傳播帶來的新機遇,以技術創新拓展文化傳播渠道、豐富傳播形式,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在平等對話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蔡先金在講座時表示,在全球化深入推進與文明互鑒日益頻繁的宏大背景下,重新審視東方文化的歷史定位與當代價值,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學術課題。從歷史縱深觀之,東方文明在“軸心期”已展現出獨樹一幟的理性精神,對人類社會治理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18世紀前的“東學西漸”浪潮中,儒家思想所蘊含的實用理性與人本精神,更成為歐洲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資源,伏爾泰、萊布尼茨等思想家均從中汲取養分,推動了西方現代性的萌發,中華文明在世界圖景中占據引領地位。然而,隨著近代西方殖民擴張與話語體系的崛起,歐洲中心主義敘事逐漸遮蔽了東方的歷史貢獻,當前亟需喚醒文化主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身份重構與精神自立。
蔡先金強調,面對人工智能時代與世界秩序重塑的雙重變局,古典學與儒學的重估與再建勢在必行,這并非簡單的復古,而是要在“返本開新”的原則下,落實“兩個結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通過實現儒學的現代化闡釋與國際傳播,使其從“地方性知識”轉化為“全球性資源”,并積極參與人類共同價值的構建。通過理論思維的自覺與戰略高度的定位,東方文化才能真正肩負起引領文明對話、調停文明沖突的時代使命,為創建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智慧力量。
講座尾聲,蔡先金教授巧妙引導,深入剖析,以淵博的學識和親和的態度逐一回應了大家的提問。整個互動環節學術氛圍濃厚而熱烈,展現出儒學中心學術研究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劉皓在主持活動時表示,此次活動以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荀子研究中心建設為契機,通過高質量的學術研討,深化對東方文化中人類共同價值的理解與認知。主題鮮明、內容充實,既立足學術研究的當下關切,又展望未來發展路徑,搭建起儒學研究交流的高層次平臺,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拓展了廣闊空間。
儒學中心(基金會秘書處)本部及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孟子研究院全體人員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學習交流。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