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
2025-11-21 11:06: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茹楠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新征程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實現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2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賡續中華文脈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為繁榮文化事業、勇擔文化使命、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重要指引。
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遠,要有引領力、凝聚力、塑造力、輻射力,就必須有自己的主體性。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是中華文化呈現出的一種自主性、獨特性的文化表征,是中華民族對自身文化主體意識的集中彰顯。高揚中華文化主體性要堅持守正創新。
幾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秉持“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精神,開啟了締造中華文明的偉大實踐。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才能賡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譜寫文化強國建設時代華章。要在與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借鑒中不斷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新的生命力。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俱進,不斷吸納時代精華。在交流互鑒中,中華文化不斷融通各種優秀思想文化資源,不斷吸納其他先進文明的優秀成分,文化主體性進一步彰顯,推動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實現不同文明和諧共生。
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
中華文明延續著我們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要處理好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對那些至今仍有借鑒價值的文化內涵和陳舊的表現形式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前提是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只有深刻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和突出特性,才能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才能傳播好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是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途徑。馬克思主義把先進的思想理論帶到中國,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引領中國走進現代世界,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
我們要牢牢把握“六個必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以“人民至上”激活“以民為本”,以“自信自立”激活“自強不息”,以“守正創新”激活“革故鼎新”,以“問題導向”激活“實事求是”,以“系統觀念”激活“整體觀念”,以“胸懷天下”激活“天下大同”。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拓展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道路,造就一個新的文化生命體,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二者的結合,還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更深層次地注入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使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文化遺產傳承著文化血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這既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維護文化遺產安全的內在要求,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作。我國是舉世公認的文化遺產大國,五彩斑斕的文化遺產與雄奇秀美的錦繡山河共同鋪展出一幅新時代欣欣向榮、生機勃發的動人畫卷,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迫切需要加快構建文化遺產保護格局,以解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更好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我們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也要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要積極推動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強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繁榮發展、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本文系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研究”(GD22YXY04)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基地研究員)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