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的傳播
2025-11-20 17:34: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齊娜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蘊含著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永恒魅力,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的創新性傳播,不僅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展現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重要舉措,更是促進文明互鑒、豐富人類共同精神家園的時代責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的對外傳播已成為提升中華文明影響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通過內容創新、技術賦能和多元渠道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海外平臺展現出蓬勃活力。我們必須進一步創新傳播理念與方式,運用符合國際語境和網絡生態的表達,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動”起來,以各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而持久的中國文化力量。
構建多元傳播格局
在當前國際輿論格局深刻變革、不同文明對話與博弈并存的時代背景下,國際社交媒體已成為意識形態交鋒與文化軟實力競爭的前沿陣地。在此背景下,應整合各方力量,構建協同高效的統一傳播戰線,形成設置議題、引導話題的強大合力,進而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掌握戰略主動權。首先,國家層面應當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統籌整合主流媒體、文化機構、網絡平臺等優質資源,針對不同區域文化特點和受眾心理需求,制定系統化、差異化的議題設置規劃。比如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建設”等蘊含中國智慧的理念,主動對接國際社會的普遍關切,結合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議題,提前布局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確保對外傳播活動始終服務于國家文化戰略大局。其次,要激發各類傳播主體的創造活力,鼓勵自媒體創作者、海外企業、留學生群體等積極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以更具親和力、更生活化的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敘事中,成為文化傳播的“毛細血管”。比如,李子柒創作的系列視頻以“東方田園生活”為核心議題,通過系統展現傳統農耕、手工藝制作、節氣飲食等文化實踐活動,成功將中國鄉村美學變成全球社交媒體關注的熱點,其作品在國際社交媒體平臺持續獲得千萬級播放量。
創新話語表達體系
要讓中國故事直抵人心,就必須推動話語體系實現從“傳播者本位”向“受眾本位”的深刻轉型。首先,要善于運用個體命運與生活故事的敘述方式,將宏大的文化理念具象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細節。通過普通人物的真實經歷和情感體驗,使傳統文化價值觀獲得鮮活的生命力,進而有效消解文化距離,讓傳播內容更具人情味和感染力,使國際受眾在情感共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接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比如俄羅斯留學生瓦莉婭通過《廈門日報》,以個人視角分享其在我國福建廈門學習、體驗漢服、喝中藥的真實生活。這些視頻經過社交媒體的傳播后,在她的家鄉引發了不小的反響。其次,必須徹底摒棄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樹立互聯網思維,以平等、開放、互動的姿態構建傳播新格局。模式化、公文式的表達方式因其單向傳播特性,難以引發國際受眾的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因此,要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的互動特性,通過評論區交流、線上問答、話題共創等方式,與國際受眾建立雙向溝通渠道。比如重慶文旅部門在TikTok平臺上策劃了“雄奇山水·新韻重慶”海外直播推廣活動,其以“實景沉浸+跨境連麥”的形式,面向全球英語國家客群展現川渝文旅魅力,最終獲得總體曝光730萬次、累計近10萬人次觀看的成績。
實施精準傳播策略
當今,世界各國在地理環境、發展階段、社會傳統和輿論生態等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樣態,即便在同一個國家,因社會階層、教育背景和信仰體系的差異,受眾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接受心理。因此,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觸達國際受眾,必須實施精準傳播策略,通過深度洞察受眾特征、精心定制傳播內容,使文化傳播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首先,要建立專業的國際受眾調研體系,運用大數據分析、問卷調查等多元方法,持續追蹤不同區域、國家乃至特定社群的文化特征、媒介使用習慣及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程度。其次,必須推進內容的精細化生產與智能分發。在內容創作層面,要針對不同受眾的認知特點和興趣偏好“量體裁衣”,比如針對文化相近的東亞地區,可側重傳統節慶、戲曲藝術等文化元素的現代表達,而對文化差異顯著的西方國家,文化傳播則應從美食、養生等人類共通需求切入,逐步引導其至深層文化理念。比如云南昆明市呈貢區立足“亞洲花都”產業優勢,通過海外直播,在花卉展覽會期間吸引67萬海外觀眾在線觀看。同時,還組織基層工作者用六國語言拍攝推介視頻。在傳播渠道層面,可借鑒TikTok等平臺的本地化運營經驗,通過算法推薦實現內容與受眾的智能匹配,確保文化信息能夠精準抵達目標圈層并引發情感共鳴。
面向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際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必須堅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的原則,持續構建多元協同的傳播格局,創新共情共鳴的話語體系,實施精準有效的傳播策略,通過生動展現中華文明的當代價值與永恒魅力,讓各國人民在“各美其美”中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美美與共”中促進人類文明繁榮。未來,還需進一步構建“技術賦能+人文引領”的傳播體系,通過融合創新與數智技術,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連接中外文明的橋梁。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本文系西安翻譯學院2023年校級品牌課程(課程思政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ZK2317)研究成果]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