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主要著力點
2025-11-22 08:55:23 來源:黨建網 作者:陳一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是時代賦予的文化使命,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把握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著力點,以堅定文化自信筑牢根基,在“兩個結合”中開辟新局,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凝聚共識,精準施策、系統推進,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更加主動、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
堅定文化自信,筑牢文化根基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民族的立身之本。中華文明五千年綿延不絕,以其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精神標識。從殷墟甲骨到敦煌壁畫,從“民為邦本”的治理智慧到“和而不同”的交往之道,這些文明基因不僅塑造了古代中國,更成為理解現代中國與未來中國的精神密碼。如今,文化自信正逐漸沉淀為全民族的自覺氣質:年輕人身著“馬面裙”引領國潮風范;《長安三萬里》以動畫激活唐詩魂魄;故宮文創讓文物躍然掌上……這些現象表明,當文化自信融入日常,便能激發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與理性平和的心態,使人民群眾在文明長河的奔涌中確認“我們是誰”“來自何處”以及“去向何方”。
堅定新時代文化自信,可從以下方面重點著力:要系統梳理、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積極推動經典再造。通過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系統挖掘、闡釋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在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要推動文化數字化,創新表達方式,提升文化傳播力與認同度。例如,借助數字技術建設“數字敦煌”“云游故宮”等沉浸式體驗平臺,開發兼具教育性與趣味性的文化產品,吸引更多人主動接觸、理解和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營造全民文化氛圍。鼓勵社會各方參與,大力支持國潮品牌、文創產業和影視創作,產出更多優質內容,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融入日常生活,使文化自信成為人民群眾自然而然的價值選擇和精神狀態。
堅持“兩個結合”,激活文化創新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的認識,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第一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扎根中國土壤,“第二個結合”則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成為又一次思想解放。“結合”的精髓在于雙向賦能: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燭照中華文明,使其精華重煥光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提供深厚滋養,賦予其鮮明的民族特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這一結合的典范——既堅守馬克思主義這一魂脈,又深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根脈,由此鍛造出兼具現代性底蘊與中華氣派的文化新生命。比如,浙江“千萬工程”將傳統生態智慧融入鄉村振興,深圳前海在改革中踐行“革故鼎新”理念,等等。這些生動實踐都印證了一個道理:唯有在結合中創新,方能孕育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文化氣象。
立足新的時代方位,切實推進“兩個結合”。要強化理論闡釋。加強對“兩個結合”的學理研究,組織跨學科團隊全面、深入解讀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點,推出系列重大理論成果,增強話語說服力,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要推動實踐轉化與試點示范。鼓勵各地區各領域立足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兩個結合”的具體實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文化創新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先進地區、先進單位的示范引領作用。要深化教育融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在院校教育培訓中充實“兩個結合”的教育內容,重點培養一批既懂馬克思主義理論又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合型人才,夯實文化創新的人才基礎。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凝聚價值共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切實擔負好新時代文化使命,必須厚植全社會文化底蘊,既要加強教育引導,又要強化實踐滋養,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共同遵循。當人民群眾在文化參與中潛移默化形成價值認同,便能凝聚最大共識,鑄就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石,為國家發展注入深沉持久的精神動能。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的是社會價值同心圓。要堅持以文化人,加強教育引導。要依托《復興文庫》編纂、“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文化工程等重大文化工程,萃取“天下為公”“厚德載物”等思想精華,創新供給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實效。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融入教材體系、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建設,廣泛開展“時代楷模”“最美人物”宣傳,以生動故事和先進事跡引導廣大青少年見賢思齊。要堅持以制載道,強化制度保障。充分發揮制度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完善誠信“紅黑榜”、見義勇為獎勵等機制,實現軟約束與硬保障相結合,為全社會崇德向善提供有力支撐。要堅持以文惠民,創新服務載體。通過完善覆蓋城鄉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著力打造“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小微文化空間,推動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提升其文明素養。
(作者系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