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堅守精神獨立性的集體道德記憶
2025-09-15 15:11:51 作者:向玉喬
中華民族是一個特別重視集體道德記憶建構和傳承的民族。我們珍視過去的道德生活經歷,將那些最能反映我們集體性道德價值取向的道德生活經歷刻寫成豐富多彩的道德記憶,從而建構具有自身特色的集體道德記憶。在中華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世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堅守精神獨立性的道德記憶。深刻認識、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堅守精神獨立性的集體道德記憶,既有助于推動人們更深地認知中華民族重視建構和傳承集體道德記憶的優良傳統,也有助于推動人們更好地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內涵要義和重要價值。
堅守精神獨立性是中華民族最深層的集體道德記憶
精神獨立性是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根本,是中華文明立得住、站得穩、行得遠的根本,是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中華民族長期生活在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相互依存、命運與共、攜手共進、同生共榮,形成了獨立自主的集體性思想理念、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樹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塑造了別具一格的集體性精神品質,創造了自成體系的中華文化和中華文明,從而展現了無比強大的精神獨立性。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集中體現為中國道德價值。中國道德價值是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共同創造和不斷傳承弘揚的道德價值體系,它們不僅反映了中華民族與眾不同的集體性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而且反映了中華民族勇于承擔道德責任的精神面貌。我們不斷創造中國道德價值,不斷踐行中國道德價值,既書寫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也刻寫了豐富多彩、精深厚重的中華民族集體道德記憶。
能否堅持中國道德價值是中華民族是否具有精神獨立性的根本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道德價值。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可以通過獨立自主的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形式體現出來,但它的核心和關鍵是我們必須擁有獨立自主的道德價值理念、道德價值觀念、道德價值信念和道德實踐智慧,或者說,我們必須擁有獨立自主的善惡觀念和道德實踐方式。
一部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堅守精神獨立性的集體道德記憶史。建構倫理型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建設倫理型社會也是中國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中華民族堅持把道德價值當作人類價值體系的根本內容,堅持把道德力量當作人類所能擁有的最強大力量,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把維護國際倫理秩序和國際正義當作世界發展的普遍倫理原則,從而彰顯出中華民族對道德價值的獨特認知、理解和把握,以及在道德生活方面的精神獨立性特質,進而建構出中華民族最深層的集體道德記憶。
中華民族在近代頑強堅守精神獨立性的集體道德記憶具有強烈的歷史警示性與激勵性
中華民族的集體道德記憶是由中國人民共同創造的道德記憶。法國學者哈布瓦赫認為,“集體記憶具有雙重性質——既是一種物質客體、物質現實,比如一尊雕像、一座紀念碑、空間中的一個地點,又是一種象征符號,或某種具有精神意涵的東西、某種附著于并被強加在這種物質現實之上的為群體共享的東西”。中華民族在近代發展史上建構了具有強烈歷史警示性與激勵性的集體道德記憶,其中的很多記憶是通過雕像、紀念碑、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形式呈現出來的。它們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得到充分彰顯的集體道德記憶,具有鮮明的紀念性、回憶性,是關于中華兒女在近代頑強堅守精神獨立性之壯舉的真實記載;同時也具有強烈的警示性、激勵性,它們鐫刻著中華民族為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斗爭的勝利史詩,昭示了近代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
在近代,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遭受巨大沖擊和嚴峻挑戰,中華民族所刻寫的集體道德記憶具有強烈的歷史警示性。外國列強輪番侵略,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歷史悲劇,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在近代危局中,絕大多數中華兒女救亡圖存、奮起反抗的意識空前高漲,無數仁人志士奔走呼告,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雖然這些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它們依舊宣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文化主體性,尤其是中華民族無比堅強的精神獨立性。此時的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爆發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并且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指引中華民族走上嶄新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在近代的革命實踐中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韌性,進一步凸顯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展現了中華民族自立、自強、自信的偉大精神品格。馬克思主義通過“兩個結合”在中國成功傳播、應用和實踐,對中華民族堅守和增強精神獨立性發揮了極其重要的歷史作用。無產階級道德觀和共產主義道德觀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因子,賦予中華民族精神獨立性新的特質,使中華民族獲得了無比強大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力量是中華兒女在近代危局中始終保持自強不息、堅貞不屈、前赴后繼的道德品質的強大動力。
總的來說,中國近代史具有悲壯色彩,但中華民族在近代刻寫的集體道德記憶則更多地具有警示性、激勵性。那些為救亡圖存而奮不顧身的仁人志士,那些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而鞠躬盡瘁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那些為推翻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而作出巨大犧牲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和人民群眾,都被刻寫進了中華民族的近代集體道德記憶。圍繞抗日戰爭展開講述的歷史題材電影《南京照相館》就是中華民族刻寫近代集體道德記憶的縮影。中華民族在近代刻寫的集體道德記憶氣壯山河、感天動地,為中華民族擺脫近代危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價值支撐和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有磅礴的道德力量發揮價值引領和支撐作用。中華民族在近代塑造的中國道德價值、展現的精神獨立性和建構的集體道德記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倫理基礎。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賡續刻寫挺立精神獨立性的集體道德記憶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創造的現代化模式。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它絕不是歷史虛無主義的、文化虛無主義的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它反映當代中華民族對現代化的獨特認識和理解,體現當代中華民族以精神獨立性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靈魂的思想特質。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反映了中華民族對推進現代化實踐的獨到認知和把握,體現了中華民族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過程中遵循實事求是原則的生動圖景。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中華民族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在中華大地上建構和發展起來的中國道德價值。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建構和發展了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德價值,其精華是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具有永不褪色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也是中華民族共有的傳家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中華民族堅持傳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展現了無比強大的精神獨立性,刻寫了更加精深厚重的集體道德記憶。
中國式現代化不僅需要從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及其中國化思想成果中汲取道德價值資源,也需要從中華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價值資源,更需要建立在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和集體道德記憶基礎之上。當代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集中體現在我們對中華傳統美德和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弘揚和踐行上,我們在當代建構的集體道德記憶也主要是記錄和體現當代中華民族弘揚和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和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道德生活經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中華民族的精神獨立性和集體道德記憶是相互融合、相互貫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
(作者:向玉喬,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范大學中華倫理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