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提升有聲語言價值
2025-09-13 09:32:53 作者:師關山
從經典詩詞的口耳相傳,到傳統戲劇表演的唱念做打,再到當下廣播電視及網絡語言的規范傳播……有聲語言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以其獨特的情感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承載著中華民族集體的記憶、情感與智慧。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注重提升有聲語言的價值。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的傳播語境,讓經典文化可聽、可感、可知,實現創造性轉化,在還原聽覺魅力的同時,深挖其蘊含的美育功能與文化認同,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時代生機。
創新傳播樣態,激活聲音的當代生命力
有聲語言作為使用久遠的信息載體,在當今科技不斷迭代的浪潮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技術手段的創新,讓傳統的口耳相傳、民間藝人的表演形式、專業的播音員主持人規范化口語表達,能夠借助有聲讀物、社交平臺、短視頻、虛擬現實、智能音箱等新興媒介與技術,實現“破圈”傳播。依托現代音頻技術,打造高品質的經典詩詞與名篇佳作,構筑聲音審美新空間,讓聲音可以追求極致的美感與情感詮釋。基于傳統文化的歷史故事、經典名著,打造有聲書、廣播劇,通過豐富的音效、音樂、有聲演繹,可以營造強烈的代入感與場景感。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還原歷史的聲音,在博物館、文化館,實現現代與歷史的對話。與短視頻結合,以聲音為元素進行內容上的創意呈現,輔助大數據的算法推送,觸達潛在的受眾群體,可有效擴大傳播,讓有聲語言在當下萌發強大的生命力。
深挖聲音美學,在保護中傳承文化內涵
有聲語言在時代的發展中不斷演變,但其傳遞文化、溝通情感的核心功能始終沒變。回到使用場景、回到歷史現場深度挖掘,并進行系統性的梳理與復原,才能喚醒那些被文字固定下來、卻已經逐漸沉寂的聲音形態。
保護與傳承文化的歷史本真。書面文字可以記錄內容,卻無法記錄呈現方式。漢語言是一種極具音樂性的聲調語言,可以利用其獨特的聲調、韻律、基調、情感,構成獨特的聲音美學。文字需要配合聲音呈現方式,才能理解其原生的藝術魅力。中華文化的許多經典,例如古詩詞、民謠、曲藝、方言與民間文學,都依賴于口耳相傳的有聲語言來傳承。豐富多彩的方言發音、民族語言、民俗情感,都呈現出獨特的韻味,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智慧。這些文化的精髓凝練于“聲音”當中,無法被文字完整記錄。記錄這些文化的聲音一旦消失,意味著某些文化的記憶會出現永久的失傳。保護與傳承蘊含著不同文化的發聲技巧,記錄其文化語境與審美標準,才能使歷史文化的記憶得到完整的傳承。
保護與傳承聲音的文化哲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觀念,往往通過特定的聲音形式來表達和強化。有聲語言相比書面語言,最大的魅力在于有聲語言能夠展露更廣闊的情感世界,超越形式,達到聽覺的審美境界。有聲語言中流露出來的情感色彩,既能體現在語言的內容中,又能體現在表述的聲音中。聲音可以精準傳遞情感的層次與個人的態度,讓人們感受到文字之外的豐富內涵,在說者與聽者之間構筑起共情的場域,在歷史與現代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文化擁有集體情感記憶,聲音承載著集體情感記憶。保護與傳承這些聲音背后的哲學思想、倫理追求、生命智慧,可以使社會大眾從更深層次理解有聲語言的文化價值。
提升價值認同,彰顯自信的時代最強音
普通話是我們國家的通用語言,有助于溝通的無障礙,同時能讓有聲語言構筑起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培根鑄魂,培養深受中華文明滋養的時代新人。多樣化的方言和民間的有聲語言藝術是地方文化的重要標志。在當前大規模人口流動的形態下,通過保護、傳播和欣賞這些不同的聲音,可以喚起人們對家鄉、對民族的深厚情感,增強中華文化歸屬感和自豪感,讓共同的文化記憶和情感紐帶得以加強。
提升語言品味,提高人文素養。系統性的接觸、學習和欣賞有聲語言能夠顯著提高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和審美水平。當下,系統性的有聲語言學習更多的集中在播音與主持藝術、表演、戲曲戲劇、演唱等以聲音為技能的專業。這些專業可以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手,整合表演元素、審美體驗,最終給觀眾呈現具有獨特想象力的舞臺演出和廣播電視、短視頻等形式的有聲語言藝術精品。作為非專業學習者,可以從通識教育入手,欣賞和學習字正腔圓、富有表現力的作品,聆聽和背誦古詩詞,學習標準的漢語言發聲方式,并運用到生活當中,感受有聲語言的韻律美。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滋養過程,提升語言品味,提高人文素養。
促進文化互鑒,傳播中國聲音。當前的媒體環境下,有聲語言的文化傳承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方言的使用場域在快速萎縮,外來語不斷進入,新詞新語不斷出現,讓傳統的語言規則受到沖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當主動應對這一變化,積極走出去,在國際舞臺展示經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戲劇、戲曲、民族藝術等。有聲語言能夠超越文字,更直接、更感性的傳遞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情感與智慧,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擴大中國聲音的影響力。讓有聲語言發揮出更大的價值,成為凝聚民族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