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深度耕作、深入推進!山東在文化“兩創”方面蠻拼的
來源:齊魯網作者:楊玉金 賀曉菲 2022-12-03 14:51
舉辦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建設尼山世界儒學中心,推進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近年來,山東牢記囑托,深刻把握“兩個結合”,深度耕作人文沃土,深入推進文化“兩創”,在文化“兩創”中,講好中國故事“山東篇”,讓優秀傳統文化活力在新時代齊魯大地上充分涌流,競相迸發。
文脈厚植,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
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是山東的九大比較優勢之一。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加強文化宣傳創新”:要在推動文化“兩創”上下更大功夫,打造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擦亮“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品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促進文化繁榮興盛。
尼山圣境孔子像前重溫古人拜師儀式;孔子博物館里近距離觀賞融合拓片制作、活字印刷等社教活動的《論語》主題展;“三孔”景區內駐足體驗遍布各處的非遺文創……在曲阜,一幕幕文化“兩創”重頭戲紛至沓來,儒家文化在寓教于樂中深入人心。
近年來,山東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做好內外兼修文章,走出了一條富有儒家文化特色的“兩創”先行之路。頻頻“出圈”的文旅創新模式,不僅實實在在煥新著傳統文化,也有力促進了全省文旅產業蓬勃發展。
“兩創”落地,傳統文化的活力得以傳承彰顯。
2019年8月,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的成立,標志著全球儒學研究實體平臺的誕生。自2020年10月實體化運作以來,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自覺扛牢文化“兩創”擔當,錨定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儒學人才集聚和培養高地、儒學普及推廣高地、儒學國際交流傳播高地,不斷推動文化“兩創”實踐升級。
不久前,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2022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項研究生研修活動在濟寧曲阜、鄒城、嘉祥等地如火如荼展開。來自全國16所一流共建院校的300余名專項研究生在為期14天的研修活動中,探訪圣賢古跡、走進社區鄉村、聆聽名家講座、開展交流研討……這種創新性的“聯合研究生院”模式,正是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在文化“兩創”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的生動縮影。
人才的集聚,為儒學研究積蓄新動能。高質量出版核心期刊《孔子研究》,創新舉辦兩屆“社會科學視野下的儒家思想”座談會,持續擴大刊物影響力,推出普及刊物《走進孔子》;高標準編纂尼山文庫、尼山叢書,支持編纂的《儒典》,于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期間整體面世……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圍繞打造“四個高地”、建設“六個一”的目標要求,認真落實《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儒學傳承發展“十四五”規劃》,奮力在貫徹“兩個結合”、推動“兩創”落實落地上走在前、開新局。一系列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舉措,體現了儒學中心奮力打造世界儒學研究高地的堅定決心。
盛會相聚,見證山東文化“兩創”實力
寫好“登峰”與“落地”大文章,傳統文化的力量才能生生不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離不開高規格的平臺和載體。
孔子誕辰2573年之際,一場散發著濃郁歷史文化氣息的文化盛會在山東曲阜如約而至,并牢牢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2022年9月26日至28日,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山東曲阜順利舉行。三天時間里,40多場精彩紛呈的論壇活動,讓國內外嘉賓齊聚孔子故里,圍繞“人類文明多樣性與人類共同價值”展開一場跨越古今的文明對話。
走過12載春秋,成功舉辦七屆,今年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魅力更足:這是一場堅持學術底色的盛會,高規格舉辦主旨演講、高端訪談、高端對話、專題對話等主論壇學術交流活動。這是一場充滿人文關懷的盛會,討論的話題變得更廣,校長、儒商、華人華僑等群體圍繞相關話題展開交流研討;同時,交流的方式也更加多樣,書法篆刻名家精品展、中華手造·山東手造精品展、中醫藥體驗館、“孔子與世界思想家”大型沉浸式光影秀……各種特色體驗活動有趣又有料。也正是通過這樣一場為孔子而來的盛會,世界得以近距離見證山東在文化“兩創”上的硬實力。
圖/9月27日,“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孔子誕生地山東曲阜尼山舉行。
平臺為媒,打造文明交流互鑒新高地。近年來,連續舉辦或承辦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世界儒學大會和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功承辦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2021“一帶一路”年度漢字發布等重大文化活動,都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發出了有力的“山東聲音”。
潤物無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城市最美底色
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離不開全民的廣泛參與。當下的山東,“文化自信”的案例俯拾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根植于齊魯大地這方熱土,城市的新時代文明底色正變得越來越濃厚。
“入目皆經典,步步皆風雅。”走進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一條青磚黛瓦、古韻悠悠的儒學美德示范街映入眼簾。這條街區以“流淌的經典”為主題,兩側30條以書卷卷軸加古琴琴弦為造型的豎柱,中間似一條流動的文字長河,寓意中華文明從未中斷、源遠流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像涓涓細流,浸潤萬物。
今年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辦期間,“駐華使節齊魯文化行”走進魯源新村,在儒學美德示范街的“漢風藝術”店鋪內,帶有“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的弦絲畫作品讓駐華使節們愛不釋手。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精美的弦絲畫全由魯源新村普通村民制作,不僅透露著濃郁的儒家文化氣息,還有力帶動了村民致富和鄉村振興。
圖/魯源新村儒學美德示范街書房內正在展示的雕版印刷。
儒學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肩負著“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使命。
一個孔子學堂就是一顆奮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火種。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實驗幼兒園孔子學堂最具特色的課程,當屬“中草藥”課堂。在這里,孩子們自己種植中草藥,自己炮制、研磨、稱重,有板有眼。除了中草藥課堂,孩子們還親自上陣制作面塑、表演皮影戲,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學到了傳統文化知識。據悉,“孔子學堂”是中國孔子基金會創辦的公益文化品牌。截至目前,中國孔子基金會已批復設立了2600余家孔子學堂,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及海內外15個國家和地區。
“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等文化空間的打造,通過大型節會活動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背論語免費游三孔、百姓儒學節等民間活動讓百姓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溫度。當這些人帶著滿滿的收獲離開曲阜時,他們一定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致力于儒家文化傳播40年,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研究員楊朝明切身體會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們產生的巨大影響。
讓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生機,破圈發展是有益的嘗試。今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提升旅游發展大會影響力,擦亮“好客山東”“山東手造”品牌。為此,山東全面助推傳統產業升級,通過傳統手造產業與新技術的深度滲透,疊加智能制造、數字賦能,形成“山東手造”產業新動能,將其打造成山東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深耕齊魯大地這片人文沃土,推動文化“兩創”煥發新生機,凝聚起奮勇向前的強大力量,齊魯大地必將鋪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美好畫卷。
編輯:張懿程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