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化館增添更多生活范
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李汶澤 2024-05-24 09:14
?“午間半小時”“四點半課堂”“市民夜校”……如今,走進遍布城鄉的文化館,人們可能遇到一堂文化講座,也可能參與一場讀書分享會,還可能接受藝術專業老師的悉心指導。不同時段、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吸引著人們走進場館、獲取新知。文化的和風細雨,已經悄然融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館也因此增添了更多的生活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座座面向基層、面向公眾的文化館,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正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推進文化強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增加開放時間、拓寬服務半徑,文化館轉型升級的背后,首先是服務理念的迭代更新。不少文化館打破過去“早上開門、晚上關門”的做法,嘗試延時開放、錯時開放,為不同時間段進館的公眾提供更多選擇。在服務形式上,文化館更是玩出“新花樣”——送活動到企業,提供點單式服務;打造移動文化車廂,讓文化氛圍隨處拉滿……這些新舉措讓文化服務更加貼心、更接地氣,文化館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每一名來客,成為公眾的文化新空間。
緊貼公眾需求、擴容自身功能,文化館讓公共文化服務更有針對性、人情味。從經典閱讀到聲樂教學、從舞蹈訓練到手工藝制作,為滿足大眾的多元文化需求,文化館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服務。如雨后春筍般興起的市民夜校,既為年輕人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也架起交流分享的橋梁;在針對學齡兒童開設的“四點半課堂”,孩子們不僅可以學到知識,也能提升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各地不斷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市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充實。
順應數字潮流,拓展美育資源,文化館高質量發展正當時。在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文化館構建數字化平臺,將豐富的文化資源以全新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無論是高清的藝術作品展示,還是沉浸式的虛擬展覽體驗,都讓人能夠隨時隨地感受文化魅力。與此同時,文化館還通過建設鄉村文化中心、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等方式,將優質文化資源送到鄉村居民身邊,實現文化資源共享。
知識無止境。文化館的“加時加料”,為美好生活“添磚加瓦”,也讓藝術的馨香彌漫城鄉。
編輯:翟凌宇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