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世界標準 踐行申遺承諾
來源:北京日報作者:高枝 2025-07-24 09:37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僅兩天后,市人大常委會立即召開主任會議,決定對原有的《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是否需要修改進行評估。
這是以法治方式積極回應國際關切、履行公約義務、踐行申遺承諾的莊嚴行動。
文化遺產保護,非一朝一夕之功。當“北京中軸線”正式成為人類共同遺產的那一刻,其保護的內涵、標準與責任都發生了質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了新階段。
對標“世界標準”,北京立即行動。
評估、調研、起草、修改、審議……今年5月30日,新版中軸線保護法規——《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表決通過并公布施行。
法規升級,標志著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進入了與國際標準深度接軌、法治保障更加堅實的新時代,只有繼續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中軸線保護發展,才能讓歷史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昂首走向世界。
法規升級
向“世界標準”看齊
新版條例表決通過后,劉文杰終于松了口氣。轉天是個周末,她從永定門出發,騎車一路向北,途經正陽門、天安門、景山、鐘鼓樓等地,再一次完成了一趟中軸線騎行之旅。
作為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工作人員,劉文杰全程參與了原條例的立法和此次修法工作。從那時起,她就愛來中軸線附近走走,親身感受“古都之脊”的守望與新生。
從立法走到修法,劉文杰說自己愈發明顯地感受到,隨著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文脈綿延離不開法治保障。
原條例是本市首部為保護特定文化遺產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作為申遺沖刺階段的關鍵支撐,為中軸線保護和管理搭建了堅實的法治框架?!啊妒澜邕z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對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和要求,其中就包括長期、充分的立法保護及管理?!眲⑽慕苷f。
從修繕保護文化遺產,到周邊環境治理,再到推動符合條件的文物建筑向公眾開放……以法為基,7.8公里的中軸線兩側,百余項工程相繼啟動,一幅清晰有序、莊重大氣的中軸畫卷徐徐鋪開。
申遺成功,既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
在評估論證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決定將修改原條例列為2025年立法審議項目。
“不僅要完善法規條文,更要推動保護理念、規則與世界標準全面接軌?!睅е@樣的修法目的,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教科文衛辦與市司法局、市文物局共同組成起草小組,再次來到景山、正陽門、先農壇等遺產點位走訪調研,通過基層立法聯系點廣泛征求意見,同時學習借鑒全國人大和外省市相關立法經驗,對法規進行修改完善。
“新條例保持了原有的體例結構,充分吸收繼承了原條例規定的制度措施,重點在法規名稱、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闡釋展示、保護管理制度、保護對象等方面進行了完善性修改。”劉文杰說。
從“文化遺產”到“世界文化遺產”,法規名稱的變更就是對標“世界標準”的最直接體現。及時對原有條例進行修改和更新,正是為適應中軸線“身份轉變”,兌現中國向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而進行的必要升級。
兌現承諾
精準完善保護管理制度
“原條例制定時,中軸線遺產區、緩沖區的精細化管理要求等雖有大框架,但部分細節仍需與世界遺產委員會最終決議確認的文件對齊,以準確體現遺產構成要素和最新的保護管理要求?!眲⑽慕芤赃z產構成點位舉例,2024年7月大會通過的申遺提名文件,最終確定了由鐘鼓樓、萬寧橋、景山、故宮等15處遺產點構成的“建筑與遺址組合體”。新條例第二條、第三條正是將這些“終極版”的遺產概念和保護對象,以法律條文的形式予以固化,為后續的保護工作劃定了最精確的坐標。
中軸線保護不是孤立地保護一個個點位,而是將其置于北京老城整體風貌格局中通盤考量。
條例在“保護對象”和“保護措施”中新增對“城市天際線”的法定保護要求,意味著未來在遺產區及緩沖區內的任何建設行為,都必須嚴格評估其對城市天際線的影響,確保中軸線統領老城的空間秩序不被破壞。
公眾參與和遺產保護惠及民眾,是評價遺產保護水平的重要標準,也是中軸線申遺保護成功的重要經驗之一。
為了更好兌現申遺承諾,新條例增設一條,規定“北京中軸線保護實施可持續旅游管理措施,建立遺產資源調查和保護監測報告制度,組織社區居民參與保護、利用和管理?!?/p>
“申遺過程中,通過親身參與,居民們激發了建設家園的內生動力,也守護了遺產地真實的生活場景。新條例將‘社區參與’寫入法條,正是回應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這種‘自下而上’的守護力量制度化、常態化?!眲⑽慕苷f。
文明互鑒
架起國際交流法治橋梁
今年5月,日本大阪世博會北京活動周上,“數字中軸·小宇宙”沉浸式體驗空間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北京雨燕由北向南飛過中軸線上15處遺產要素,用戶化身游戲中的角色,親自體驗搭建正陽門城樓、觀摩清代皇帝祭祀儀式、嘗試把社稷壇的五色土放到正確位置……讓更多人在世界舞臺充分地感受到“中軸魅力”。
中軸線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載體。申遺成功不是終點,是讓世界讀懂中國的新起點。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用實際行動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新條例特別增設了專門條款,要求“加強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的國際闡釋展示,推動文化遺產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文化互動、文明互鑒?!蓖瑫r在第一條“立法目的”中特意增加了“增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的內容,進一步強調了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歷史文化名城的國際擔當。
這不僅確認了過去有益探索的方向,更在法律層面明確了未來行動框架。
“這意味著北京中軸線不僅是向國人展示的歷史文化地標,更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示中華文明的重要窗口。”劉文杰說。未來,通過多語種闡釋系統建設、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參與跨國遺產保護合作項目等方式,北京將努力讓世界更深入、更準確地理解中軸線的突出普遍價值,促進不同文明間的相互尊重與學習。
編輯:董麗娜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