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吸睛 產業動能強勁
——二〇二五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觀察
2025-09-15 11:18:29 作者:王建宏 張 銳
“深化文旅融合,暢享美好生活”。9月12日至14日,位于長江之畔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人潮涌動,2025中國文化旅游產業博覽會在此舉行。
博覽會創新融合“展、演、銷、游”四大功能,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2000余家文旅單位參展。預約名額盡管一再追加,仍難滿足公眾熱情。
這不僅是文化旅游產業的盛會,穿梭其間,亦如暢游于華夏山水之間。“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融合模式,正逐步推動文旅產業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幸福產業。記者從文旅部獲悉,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游人次32.85億,同比增長20.6%。國內居民出游花費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同時,全國8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29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增長7.4%,顯示行業活力奔涌,前景廣闊。
國潮,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鳳冠冰箱貼、北京館的玉璽冰箱貼、甘肅館的天水麻辣燙毛絨玩具……在博覽會現場,一件件兼有顏值與文化底蘊的國潮文創產品,成為游客的心頭好。不少展位被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多家展商存貨售罄、緊急補貨。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創負責人廖飛介紹,自去年推出,至今年8月底,兩款鳳冠冰箱貼已售出228萬余件,帶動IP全系列50余款文創產品總銷售額超2億元。
一句“蒜鳥,蒜鳥,都不容易”,搭配粉白相間的“櫻花蒜鳥”公仔,將武漢方言的豁達與櫻花的溫柔相結合,表達一種無奈又暖心的退讓,讓人愛不釋手。這款由武漢有芒果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推出的文創,火爆全網。總經理李芒果表示,“年輕化表達+用戶共創”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博覽會期間,國潮文化領域的“匠鏈·城潮——國潮文創主題演講暨交易洽談活動”,以3050萬元交易額彰顯文化消費潛力。
業界專家認為,年輕人對國潮與傳統文化的認同,實現了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傳播的轉變。他們不再滿足于隔著玻璃看文物,更渴望把文化穿在身上、用在日常,自發成為傳統文化的“活廣告”。
科技,打破文旅體驗邊界
在“星漢耀江城”武漢館,5臺身著漢服的智能機器人與身姿婀娜的舞者配合無間,演繹一場人機共舞秀;在嗅覺互動體驗區,游客戴上智能設備,瞬間“聞”到了白酒的醇香、火鍋的麻辣;在多業態文旅沉浸式球幕空間,8K超高清分辨率+360全景觀影技術,讓觀眾馳騁非洲大草原、潛行大洋深處。
“AI技術正在打破文旅體驗的邊界。”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何亞非表示。
博覽會期間,作為展會核心配套的文旅產業供應鏈交易洽談系列活動同步火熱開展,現場交易額累計達8.075億元。其中,“數智賦能·文旅新境——數智文旅主題演講暨交易洽談活動”,以3.1億元的現場交易額領跑。
中國文旅IP,闊步走向世界
AI拍照機前,一位滿頭金發的外國友人對準攝像頭,不停地變換表情與手勢,屏幕上,各式中國風妝造隨意切換。
近年來,文旅部牽頭成立“提升外籍人員入境旅游、工作、生活便利化水平部際協調機制”,印發《入境旅游促進計劃(2024—2026年)》,全過程提升入境旅游服務便利化水平。據2024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入境游客13190.2萬人次,同比增長60.8%。其中,外國游客入境2694萬人次,同比增長95.5%;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居民入境10496.2萬人次,同比增長53.8%。
在國際市場拓展方面,博覽會“潮涌東方·旅聯世界——海外旅行商B2B交易洽談活動”,定向邀約俄羅斯、東南亞、中東等“一帶一路”核心客源國50家高價值海外旅行商,與國內100家優質資源方展開“預約匹配+自由匹配”洽談,最終26對海內外旅行商現場簽約,交易額8200萬元。
中國旅游協會會長段強表示,將持續搭建國際交流橋梁,讓中國的文旅IP走向世界,也讓世界的優秀文旅成果走進中國。
【編輯:】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